- 叫好不叫座?众筹动画电影破产了吗?
- 发布时间:2017/08/29 来源:玛门科技
-
今年暑期档的一部名为《大护法》的动画电影,引起了ACG行业从业者激烈的讨论。在不少人眼里,动画电影主要是给小孩子或者年轻人看的,但《大护法》明确标明“PG-13”的分级,且其中充斥的血腥、隐喻的艺术风格使它成为一部标准的“成人式暗黑童话电影”。
《大护法》是一部能够体现反专制、反暴政的隐喻动画,引发人们思考自我存在的意义。至于导演不思凡到底想要表达什么,去年在广州的首映礼上他就这样说道:“我也只是把我想象里的故事给表达出来,至于观众看到了什么,领悟了什么,都是你们的自由。”
几乎所有看过《大护法》的人都会承认这是一部“有思想有内涵”的电影,豆瓣8分的评价也足以说明其主题的深刻。但是在取得观众口碑的同时,《大护法》的票房却不尽人意,目前只有8600万,尚且不到1亿。相比于票房已达10亿的《神偷奶爸3》,《大护法》显然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了。
众筹动画电影失败了吗?
同《大圣归来》、《大鱼海棠》一样,《大护法》也是一部众筹电影。但相比于两位前辈,《大护法》似乎“大”不起来。《大鱼海棠》在2016年暑期档拿下5.6亿票房,而2015年的《大圣归来》更是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迹,取得9.6亿票房的骄人成绩。
犹记得《大圣归来》在片尾时打出的众筹投资人长长的名单,这89位投资人共出资780万,最终获得了将近3000万的回报,收益率达到了400%。
《大圣归来》的现象级成功把“众筹”这一概念推上了风口浪尖,通过网络向爱好者直接筹款,这对整个中国动画行业都是一件新鲜事。
通过众筹的《大圣归来》、《大鱼海棠》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,但这次的《大护法》却表现平平,这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的众筹策略已经失灵了呢?
首先我们应该明确,对于一部动画电影而言,众筹到底意味着什么。是制作的资金来源吗?
对动画电影行业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,一部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,少则千万,多则上亿。比如笔者的一位朋友,他是北京某动漫公司的合伙人,他们在立项的一部动画大电影,光外包给法国团队的制作成本,对方的报价就高达9000万。
从众筹所获的资金在制作成本的比重来看,《大鱼海棠》的制作成本约为3000万,而众筹获得的资金只在158万左右;《大圣归来》的制作成本达到6000万,众筹所得不过780万。由此可见,众筹所获的一些资金,相对于全部的制作成本而言是无足轻重的。
这也就是说,他们发起众筹,并不只是真的为了众筹。
那么,众筹的真正目的是什么?《大鱼海棠》的主创梁璇曾对此现身说法。
他认为,众筹真正的用意是“通过众筹来检验真心,间接达到宣传效果,让那些真正支持他们的粉丝参与进来”。
何为检验真心?就是采用不对等的回报来检验粉丝的忠诚度,通过对这种忠诚度的评价,来判断这一部众筹项目是否值得立项。梁旋说道:“我们让‘回报’给得很少,不在‘回报’上让大家觉得很值。只有这样才能测试出哪些人真想支持我们。”
《大鱼海棠》的主创梁璇
一部动画电影从无到有,要经历很多环节,从立项、筹资、制作、发行、宣传到最后的上映,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,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发生风险,而众筹只是电影制作流程中“筹资”环节的一种模式,因此将一部电影票房上的失败归结于其中的一个环节,显然是失之偏颇的。
那么,《大护法》在票房上没有大卖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?
首先,最核心的原因是题材。孙悟空是传统文化中的英雄,其IP早已深入人心,《大圣归来》的整体风格又是适合全年龄的合家欢,而取材于《山海经》的《大鱼海棠》选择青春恋爱故事为卖点,这对于年轻男女有较高的吸引力,总之,这两者的题材都适合广泛传播。但《大护法》不一样,《大护法》在本质上是一门小众艺术,其晦涩难懂的政治隐喻本身就是一种观影门槛。设置观影门槛会将相当一部分的观众拒之门外,小众题材的电影注定无法在普罗大众中掀起热度。
但是,题材定位的剑走偏锋,并不是导演有意为之,也不是制作团队不懂市场行情。真正的原因是,《大护法》在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在院线上映。
“当时就是想做暴力,如果知道要上院线,肯定就不会做的现在这么暴力了,从没奢望可以上院线。”导演不思凡如是说道。
《大护法》的导演不思凡
《大护法》电影的原名叫作《大护法之黑花生》,原计划制作成11集的系列剧集短片并提供网络发行,并没有在院线上映的打算。相信很多看过电影的人会觉得《大护法》的剧情存在一些硬伤,比如那位杀手和美女的交代非常模糊,有一种故事没有讲完整的感觉。事实上,这两个人物本来是有独立成篇的故事的,但由于从系列剧集片压缩成一部电影,体量的限制就必须对一些情节进行删减。
2016年下半年,光线传媒彩条屋影业总经理易巧找到了导演不思凡,他对《大护法》非常感兴趣并向不思凡抛来了橄榄枝——出资1050万投资《大护法》。正是这笔资金,使得《大护法》能走向院线放映。所以光线传媒也可以称得上《大护法》的“大护法”,只是那个时候《大护法》几乎定型,已然是接近成片的状态了。
所以,批评《大护法》题材定位的失误是没有道理的,因为这部电影本来就是一种接近纯粹的艺术创作,本来就没有想过要在院线上映以迎合观众,只是机缘巧合地受到光线传媒的青睐才得以走入大众的视线的。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,《大护法》本无所谓票房成败。
暂且不论《大护法》题材的因素,《大护法》叫好不叫座也有一些别的客观和主观原因。
客观原因是竞争对手的挤压。前有横扫一切的《神偷奶爸3》,同期又有今何在强IP的《悟空传》(前者票房达到10亿,后者接近7亿),《大护法》生不逢时,其排片量非常少,上映首日只有13%左右。
主观原因是电影的宣发存在一些明显的失误。《大护法》的宣发模式非常常规,首先通过众筹吸引第一批种子粉丝,借由他们进行口碑营销,后来再采用全国路演加邀请明星的方式扩大影响力。但是大护法的宣发对象始终没有跳出二次元,比如2016年举办的几次路演活动,来的都是动漫行业的从业者。之后邀请的明星如关晓彤、蔡琴等,影响力不足,在年轻人中缺乏号召力。
不过话说回来,对于一部本身就是艺术创作的作品而言,这些商业运营的批评其实没有太大意义。至少在我看来,不思凡导演是令人肃然起敬的的。在很长时间以来,国漫一直因低龄化、幼稚、快餐化被观众诟病,中国的成人动画电影一直是空白市场,而《大护法》的出现无疑是一种对现状的挑战,它是为成年人拍摄动画电影的先行者,而这正是最难得的突破,光这份勇气就令人敬佩。
from:腾讯游戏